夫妻经济实力的差别,成为是否进行财产公证的决定因素之一。57.1%的人认为,婚前财产公证与双方经济实力有关。其中,39.8%的人认为经济实力悬殊更有必要做财产公证,打消顾虑;42.9%的人表示,是否公证与经济实力无关。
一名网友在做完调查后留言说:“婚前公证是‘试金石’。有钱的一方,如果不知道对方是更爱自己还是更爱钱,就一定要做公证。”
还有被调查者说:“这是个两难的选择,说到我心里去了。公证还是不公证,我心里充满矛盾!”
32.9%的人考虑尽早立遗嘱
调查中,47.3%的人将婚前财产公证等现象的出现,看作“现代人法律意识提高的表现”。
婚前财产公证在手续上并不繁琐。北京信德公证处的杜主任介绍,双方只需带上齐全的身份证明与财产所有权证明,加上草拟好的协议书,到公证处办理就可以了。费用在400~600元之间。
杨先生表示,当下做婚前财产公证的人增多很正常,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现象背后的动机。
在他看来,做婚前财产公证能有效保护合同双方的利益,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,夫妻双方就不会在将来的生活中为财产问题彼此猜忌。这样做更体现出双方的独立自主和相互信任。
调查中,仍有多数人表示出对婚姻的担忧。58.8%的人认为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原因在于“对婚姻关系的不信任”;54.4%的人表示是因为“人们缺乏安全感”;44.7%的人指出“传统的婚姻、家庭观念正越来越淡漠”。
这种不信任和缺乏安全感,不仅仅表现在人们对做婚前财产公证的态度上。
调查发现,37.4%的人希望对房产、股票、基金等进行公证;32.9%的人会在填写保险受益人时优先考虑父母、儿女,而非配偶;还有32.9%的人考虑在未进入老年阶段时就立遗嘱。
新华保险业务经理小郑告诉记者,在她近来联系的几十个客户中,只有一人在“受益人”一栏中写了配偶的名字。大部分人写的都是父母和儿女,或者“折中”一下,把配偶和父母、儿女的名字都写上。
不过,人们更重视父母和儿女的观念并不是现在才有。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志霞认为,传统观念中,“孝敬父母”是应该的,“养育孩子”是天性,对夫妻感情提到的却不多。传统家庭观念中甚至还留有“媳妇是外人”的想法。这对夫妻感情的发展不利。
在“绝对100婚恋网”创始人、婚恋心理学专家茱莉看来,如今房子、车子、社会地位、收入等,在婚姻中占据了较高的位置。现在的年轻人很实际,都是站在这些基础上去寻找“相容”的人。物质有时则成了横跨在两人感情中的问题。“在一个将成功和物质画等号,物质和理想紧密结合的时代,感情显得很沉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