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先生越来越感觉和只有初中文化的妻子之间少了许多东西。虽然这么多年来夫妻二人没红过脸、没吵过嘴,但是两人很少交谈,对同一问题也难以达成共识。女儿走后,两人之间的话更少了。在家时,除吃饭在一起外,夫妻一人一个房间,互不干涉。王先生很多时候会冒出的想法,但“发乎情,止乎理”:自己这么多年都过来了。妻子也为这个家付出了许多,为了让自己安心工作,家中里里外外妻子全包了。如果自己在事业有成的时候和妻子离婚,外人会不会以为自己是“陈世美”呢?这对事业如日中天的他来说是不敢想象的。而王先生的妻子其实早就看穿了他的心事,同床异梦的婚姻状态也同样在煎熬着她。在她心里也冒出过离婚的念头,但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对家庭的眷恋都让她望而却步。
在这样的心态左右下,王先生和妻子只好守望着这貌合神离的婚姻。
解析:大多数“面子型”夫妻,都具备一个完整的家庭,有房子、有孩子,夫妻二人双飞双宿,节假日走走亲戚、访访朋友,对于家庭的义务和责任,男女双方都尽职尽责。“面子型”夫妻受制于社会舆论、传统思想、道德约束等因素,硬撑着一个家。然而,貌合神离,双方早已失去了感情,生活在一起更像在人前演戏。
●“亚婚姻”状态第三种类型:“两地型”
特点:在分离中逐渐适应独身生活
26岁的曹女士和老公恋爱3年后步入婚姻殿堂。婚后不到一年,老公到省外一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。对于这对恩爱夫妻来说,暂时的分别是十分痛苦的。刚分开时,曹女士每天总是惦记着老公,担心天气冷他不加衣服,担心他生病了忘记吃药。那时,每天无论多忙,曹女士总要在晚上和老公通个电话,有时聊着聊着就忘了时间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两个人已经分开两年了,感情逐渐地在淡化。通电话的次数在递减。一个星期打一个,像是在例行公事。曹女士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。以前每天要是听不到他的声音,总觉得做什么都没精神。可现在,心里对他已经没有那么多惦记了,现在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独居的日子。曹女士感到非常迷茫,对于爱不爱丈夫,连她自己都无法肯定。由于工作的关系,曹女士和异性接触很多,她担心长此以往自己会移情别恋,有一天夫妻俩会走到情感的尽头。
解析:一般来说,短期分居的心理影响比较小,但长期分居两地的年轻夫妇存在着感情、心理乃至生理上的寂寞感。此时,表现在感情上的孤独感,迫切需要他人的关心和慰藉;心理上的空虚感迫切需要他人的充实。为保持稳定的感情,夫妻应该常联系,比如打电话、写信、发邮件,共同回忆在一起时的欢乐时光也是一种好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