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四,“无房勿扰”的举动,是对男性压力的巨大增加。
从今年初的“国十一条”、到4月份的“新国十条”、再到国庆前夕出台的“国五条”,每当一次调控出台,普通百姓心中总有房价要下跌的预感。然而,跌价是千呼万唤“不”出来,相反,房价却屡屡陷入越调越涨的“怪圈”,拼命工作的百姓发现挣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房价的攀升速度。这样的一种状况,对大多数工薪阶层的男性来说,无疑是只能“望穿秋水”般的望“房”兴叹了。
其五,“无房勿扰”的行为,是对社会稳定的隐性破坏。
我国内权威人口研究机构在全国28个省份做出的名为《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》显示,平均每个行政村至少有9个“光棍”,平均年龄 41.4岁。由此引来专家们的预测说,2013年之后,中国每年的男性过剩人口将在10%以上,平均每年约有120万男性在婚姻市场上找不到初婚对象。如今,再加上七成女性“无房勿扰”,对本已男性远远大于女性的人口构成比例来说,无疑是“雪上加霜”。
换个角度看,房子成为适龄女性最大追求,成为适婚男性最大“资本”,也毫无疑问成为社会现实,因此才有专家喊出“适婚女青年推高房价”、“丈母娘推高房价”之说。与其说这话是在解释房价高涨的原因,莫如说是在表达婚姻悲壮的现实。“你可以不买房,除非你能摆平丈母娘。”这则笑话或许反映了当下适婚青年对待购买婚房的一种无奈。
当前房价畸高,大多数民众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境地,还不得不面临未来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内房价可能再攀新高的形势。毕竟,土地新政导致商品房用地减少,自然会推动商品房价值一路上扬;投入资金多数来源于金融贷款,银行肯定无法承受呆坏账的巨大破产压力,必会曲线救国,暗托楼市;我国现行的财政分税制,导致地方财政依赖土地财政收入无法脱离,也未必希望房地产崩盘,加上城市化带来刚性需求巨大,要进城先得有住所;更为可悲的是,大多数民众根本无法从小幅下跌中获益,那怕是以均价万元以上/每平方米房为例,即使跌去两成,百姓依旧是买不起房。
如此看来,七成女性对于男性必须有房才能结婚的要求,势必导致男性单身的增加,并因“光棍”“桂冠”而倍受歧视。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区层面,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存在,不仅不利于所在家庭的经济、心理和社会地位,也会加重社会养老负担,并在一定程度上恶化社区风气,从而对社会稳定产生潜在威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