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从买房到办房产证相隔几年是常事,购房金额与市场现值会价差几倍,这中间的价差会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。如果父母出钱付首付或还贷,就要与子女签订借款协议,或赠予协议。在父母出资没有证据的情况下,这部分投资就可能变成转化成了共同财产。因此,房产如果还在分期付款,双方要有约定,是按出资比例拥有房产,还是把房子认定一方婚前个人财产,这将决定房产性质的根本不同。
需要签协议的,还有股权收益。有一位企业家过世后,儿子从瑞士留学回来继承了财产,其中包括很高的分红收益,当年就高达一千万元。儿子准备结婚之际,希望股权收益可以照顾整个家族,分给母亲及其它兄弟姐妹。于是,他婚前要求与女友签定财产协议,并办了公证。如果没有协议,作为股东之一,每年他获得的巨大收益会列为夫妻共同财产。类似的还有以其它婚前个人财产,在婚后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收益,都会存在如此风险,如炒股、购买基金、银行理财产品、期货、炒汇等等。
理财大厦的基石是法律。必须先弄清楚法律框架,哪些财产是可规划的,哪些财产是不可规划的,哪些手段能达到目的,哪些手段没有法律保护。如果根基不牢,可能有很大风险,不仅达不到为客户财产增值的目的,可能连保值都不能实现。理财师要有法律基础,如果给富豪客户做规划,建议请专业人士把关,对规划做一个审查。
此外,不建议动辄启用婚前财产协议。它是一把双刃剑,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不相符合,它固然能保护个人财产,但也可能伤害两个人的感情,还可能伤害两个家族的关系,很难说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。除非双方欣然接受契约方式,否则婚前财产协议应是最后的保险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