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访后记:别中了冲动的杀伤力
记得有一个段子,说人们见面的问候语从“今天你吃了没有”演变为“今天你离了没有”。虽然这是个玩笑,但似乎并不幽默。青涩的背后,是近年来离婚率快速上涨的普遍现象。据民政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,2005年全国办理离婚手续的有178.5万对。换句话说,平均每天近5000对夫妻宣告了婚姻破裂。
现如今,虽说“离婚”已不再是令人讳莫如深的字眼,但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,婚姻解体毕竟不是一件“好事”。由它带来的家庭动荡、亲人反目、对当事人的心理冲击以及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的伤害等,有的是显而易见的,有的也许并不明显,有的甚至形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。
这样看来,“闹离婚”也绝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儿。然而,在采访中,我还是听到了很多经调解和好的案例,包括那个“劝和100多对”的数字。当时就有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一闪,但由于正忙着做记录,也就没来得及多想。回来后,重新拾起这个问题,我才想到:这不就是对现实“闪婚”的另一种注解吗?既然爱还没有到尽头,既然夫妻感情还没有破裂,既然还可以一起好好地过下去,那干吗非要大伤肝火地闹这一出?一日夫妻百日恩,有什么话不能坐下来好好说呢?
这样说并不是想阻止人们离婚。毕竟婚姻是自由的。而且本人自认为对离婚这一现象也没有偏见,也承认其具有积极的一面。可是在采访中,据孙桂玲介绍说,他们接触的当事人中,最快的一对上午刚刚办完结婚登记,下午就来办离婚。这不是草率是什么?
我想说的是,在个人选择婚姻的自由度扩大的今天,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也许更应该慎之又慎。无论怎么选择,千万别中了冲动的杀伤力。